Google Pixel 8 購機心得

我原本的手機是花五千買的 Redmi Note 11S 5G,今年四月它已經快要到原先定下的兩年使用年限,加上已經超過一年沒有安全性更新,可能影響手機中的銀行和行動支付應用程式,因此是時候換一支新手機了。

我先在 Ptt 上 mobilesales 版找二手的 Pixel 7 或 Pixel 8 以及兩者對應的 a 版,等了兩個禮拜都沒有找到合適的賣家,此時看到蝦皮上以約一萬二台幣的價格賣 Pixel 8 128G,附贈印有 Pixel 字樣的犀牛盾手機殼。好看的玫瑰金全新機、好看的手機殼加上可接受的價格,讓我決定直接在蝦皮購買了。

為什麼選擇 Google Pixel 8?

Google Pixel 8

一直以來我用的手機都是低價位的手機,且只會買次新的手機,一支手機大約只花五千台幣。由於我最近較為關注 Android 的發展,對 Android 系統的各種新功能都有興趣,所以我決定花多一點錢買支援 Android 最新功能的中高階手機,而這些手機中最貼近 Android 原生系統的莫過於 Google 自家的 Pixel 手機。

Google Pixel,是繼 Nexus 系列由 Google 推出的 Android 手機,與 Nexus 不同的是,Pixel 的硬體由 Google 自行設計,讓 Google 能夠打造一台軟硬體整合的手機,就和 Apple 的產品一樣,能夠微調硬體與軟體以得到更好的效能。

Pixel 相比於其他 Android 手機吸引我的點在於完整的 Android 功能與原生介面。Android 是 Google 自家的作業系統,因此 Pixel 可以比其他手機得到更新更完整的 Android 功能,且 Pixel 可以優先得到最新版的 Android 更新。另外 Pixel 的介面是最原生最乾淨的,但這不能怪其他品牌,因為 GMS(Google Mobile Services)可以說是 Android 手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特別是其中的 Play 商店。Google 在這方面有先天優勢,因為 GMS 和 Pixel 獨家軟體都是 Google 自己開發的,所以 Pixel 有強烈的 Google 品牌感;但對於三星這類想要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的品牌而言,除了自己的三星服務,還必須保留 GMS,就會導致軟體的設計語言不一致,對我來說就不夠原生與純粹。

我參考 endoflife.date 選擇 Pixel 型號,發現 Pixel 7 系列的剩餘支援時間遠短於 Pixel 8 系列,且最新的 Pixel 9 的 CP 值低於出了一年的 Pixel 8,最後考量到 Pixel 8 與 Pixel 8a 價格差不多所以選擇了 Pixel 8。


使用心得

談完了購機原因後,接下來談談我這幾個月的使用心得以及和舊手機的優缺點比較。我在四月下旬拿到手機,出廠預設搭載當年推出時預裝的 Android 14,因為舊手機是 Android 13,所以我先使用 Android 14 一兩週後才升級到最新的 Android 15。碰巧的是,在我將手機升級到 Android 15 後,Google 在五月中旬舉辦了一年一度的開發者大會 Google I/O,其中包含關於 Android 16 的最新資訊。Google I/O 的當下 Google 就釋出了 Android 16 QPR 1 Beta 1,我觀望了一週確定沒有嚴重的錯誤後我就裝上 Beta 版了。

我在短短的一個月中從低階手機換到中高階手機,從 Android 13 逐版升級到最新的 Android 16 Beta 版,其中有數不清讓我驚艷而滿意的升級,也有一些令人可惜、有待改善的小細節。

優點

硬體

從硬體開始說起,Pixel 8 的處理器性能優於 Redmi Note 11S 5G 這無庸置疑。令我最有感的提升是 Google Pixel 系列知名的相機,我特別中意防手震、景深與 HDR 照片,我用 Pixel 8 在日本拍了不少照片,經過對比我認為比同年推出的 iPhone 15 更好看。

關於日本與 Pixel,日本國內手機市佔率最高的是 iPhone,我個人目測學生族群約有七成至八成使用 iPhone,而剩下的 Android 手機一半都是 Pixel。在手機配件店可以看到專門販售 Pixel 配件的專區,而在台灣別說專區,連在路上看見一支 Pixel 手機都非常困難。

Pixel 8 拍攝的照片

另外一個我喜歡的提升是震動馬達,相比於 Redmi Note 11S 5G 只有單一強度且微弱的馬達,Pixel 8 的震動馬達在不同情境下會有不同強度的觸覺回饋,從滑動通知的極弱震動(要認真摸才有感覺)到指紋解鎖的厚實震動都有。

軟體

在軟體方面,使用者介面明顯比 Redmi Note 11S 更繽紛與原生。首先是我一直想要但沒有實裝在 HyperOS(小米手機的 Android 系統)中的動態顏色以及搭配使用的主題化圖示

動態顏色在 Android 12 推出,可以根據桌布顏色改變使用者介面的顏色。

Dynamic Color

而主題化圖示則在 Android 13 推出,使用更簡潔的圖示且會根據動態顏色調整圖示顏色。iOS 18 與 iPadOS 18 也有類似主題化圖示的 icon tint,然而它不像 Android 一樣有特別為主題色設計的應用程式圖示,而是直接在應用程式圖示上套用一層濾鏡。我認為看起來就像是戴了有色眼鏡,顏色並不怎麼和諧。

更新:在 Android 16 QPR 2 beta 1 使用主題化圖示會強制為沒有主題化圖示的應用程式圖示套上濾鏡。Google 也加入 Apple 那派了,但應該讓使用者選擇要不要強制套濾鏡,我猜測在之後的版本會修正這個問題。

Themed Icons

Android 16 起採用了最新的 Material 3 Expressive 設計語言,大幅更新的使用者介面如滑桿與動畫,且與在各種意想不到的小細節處都加上觸覺回饋,手機使用起來更活潑有趣。

Pixel 的系統應用程式使用的設計語言和 Android 相同的 Material 3,因此所有系統應用程式的介面都和 Android 非常契合,沒有格格不入的應用程式,讓我覺得整支手機簡練而有一體性。

缺點

硬體

硬體上 Pixel 8 的螢幕對我而言偏小,使用了幾個月雖然習慣了,但還是覺得 Redmi Note 11S 的大小比較適合我的大手掌。另外由於 Pixel 8 有較好的相機,因此機身勢必會比較厚一點,較偏向磚頭的手感,而 Redmi Note 11S 5G 比較偏向薄片。電池方面容量 Pixel 8 小了約 500 毫安時,再加上更強的效能帶來更大的功耗,導致 Pixel 8 的續航少了 Redmi Note 11S 不少,不過對於我一天的日常使用已經足夠了。

軟體

以下問題都在 Android QPR 2 beta 1 修正了,即使當下我尚未發布這篇文章,Google 仍聽到了使用者的心聲。

軟體上 Pixel 8 沒有辦法設定左邊下滑右邊下滑能分別顯示通知快捷設定,快捷設定必須要下滑兩次有時不方便。而在快捷設定中沒有行動網路的單獨選項,一定要長按網際網路顯示行動網路與 Wi-Fi 才能看到;而在這裡關掉行動網路卻不能在同個地方開回來,一定要到設定裡的 SIM 卡設定才能重新開啟,使用上非常不方便且不直覺。

另外一個小眾的缺點是無法連線到校內 PEAP 搭配 MSCHAPV2 的 Wi-Fi,不太確定原因出在哪裡,之後有空會研究或是等待 Google 把它修好。

總結

總體來說,Google Pixel 8 對我而言是一支無可挑剔的手機,即使它有缺點,也剛好都沒有踩在我的痛點上。

另外我想分享的是,對我來說買手機其實是買軟體送硬體。手機廠商製作作業系統、開發者製作應用程式,手機硬體只是用來運行這些軟體的條件而已。所以我買手機(或電腦)都會以作業系統的軟體支援為優先考量,評估廠商是否願意提供長期的軟體更新,以及軟體更新是否有新意,這些都是我重視的考量點。